工業和信息化部昨日就《鋁行業準入條件》的修訂稿公開征求意見。修訂稿大幅提高了鋁行業的準入門檻。業內人士認為,高門檻將改善鋁行業嚴重產能過剩的局面,有助于龍頭企業做大做強。
近年來,受經濟利益的驅動,各地方電解鋁行業瘋狂擴張最終導致產能嚴重過剩。目前,全國電解鋁的產能已突破2700萬噸。
嚴重過剩的后果是鋁行業全線低迷,鋁價長期低位運行。來自瑞達期貨的數據顯示,滬鋁在2012年6月創下每噸14976元的年內低點,而2008年滬鋁的價格高達20000元以上。
根據工信部此前發布的《有色金屬工業“十二五”發展規劃》,到2015年,我國的電解鋁產能要控制在2400萬噸。
為實現這一目標,工信部大幅提高了行業的準入門檻。例如,征求意見稿要求,新建電解鋁項目,必須以煤(水)電鋁一體化模式或鋁電一體化模式建設,同時有氧化鋁原料供應保證,并落實交通運輸等內外部條件。鼓勵現有電解鋁企業通過改造、重組等方式實現煤(水)電鋁一體化或鋁電一體化。
征求意見稿還提出,各地要根據國家鋁工業發展的總體規劃,按照資源、能源合理開發利用,生態功能區劃和循環經濟產業布局的要求,研究確定鋁產業規劃總規模,并合理布局鋁冶煉企業。
記者了解到,根據工信部的要求,一些地方已經率先做出了響應。青海省經委要求,從2013年起,青海將嚴格控制新建產能,尤其對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,一律不再審批新建項目。
業內人士認為,隨著新準入標準的實施,沒有任何優勢的小企業只能不斷被淘汰,從而實現淘汰落后產能的目標。相關措施將為中鋁這樣的大型企業營造做大做強的機會。